如何用好AI,让AI真正成为生产工作中的得力助手,这是当前令大多数企业和劳动者困惑的问题。在这一背景下,能够将AI工具与业务场景结合的应用型人才——AI应用培训师应运而生。来自深圳的AI应用培训师孙长山便是其中一员。近两年,他紧跟技术发展步伐,根据生产工作的现实需求,积极探索总结并不断优化AI应用方式,为企业量身定制AI解决方案、帮助劳动者解锁AI新技能,以期让更多人享受技术红利。在他的带动下,不少企业成功落地应用AI实现数字化转型,还有许多一线劳动者掌握了AI工具,实现高效办公。
孙长山在办公室为企业制定AI解决方案。全媒体记者徐亚辉/摄
企业拥抱AI,决不是简单地替代人
孙长山曾从事IT课程产品开发工作,AI的概念对他而言并不算陌生。但直到2022年年底,随着ChatGPT这款AI工具发布,他才真正开始深入了解并尝试使用AI。
刚开始使用ChatGPT,就激发了孙长山极大的探索欲。搜集整理资料、做教学方案、列课程大纲……在不断进行各种应用尝试后,他惊奇地发现这款AI工具和以往的智能聊天工具完全不同,不仅能够帮助检索各种资料素材,还能做方案、写脚本,甚至还能自动编写代码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。“这个工具不简单”,他逐渐意识到:利用AI技术,肯定可以重塑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方式。
带着这个想法,2024年,孙长山决定转型成为一名AI应用培训师,他开始走进不同行业企业的生产一线,有意识地调研各类岗位一线劳动者在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和需求,并思考相应的AI解决方案。
当下对于数字化转型有迫切需求的传统制造业企业,是孙长山重点调研和服务的对象。今年5月,在广东一家中型冷轧钢厂,孙长山和团队就进行了一次深入的“AI应用落地”实践。
“助力转型的第一步,是听懂每个岗位的‘语言’和痛点。”孙长山回忆道,当时他花费了约6周时间对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蹲点调研,其间与不同岗位员工深入访谈交流,高频的“痛点”很快被清晰勾勒出来:车间主任为复杂的人员排班头疼不已,设备维护员面对密密麻麻的手写日志难以快速判断故障征兆,质检员火眼金睛一天下来漏检率还是居高不下,财务部则深陷月末关账的“数字泥潭”,对账动辄需要数人鏖战数日。
基于此,孙长山首先为该企业制定了清晰的三阶段AI赋能路径:一是点亮AI思维的火种,为全厂员工开展AI通识培训;二是锻造专属的AI“扳手”,为每个岗位量身打造合适的AI工具;三是筑牢企业专属的“智慧底座”,协助企业搭建数字化的私有知识库。
通过几个月的努力,孙长山针对不同岗位打造的AI工具已逐步投入应用,并发挥着巨大作用。比如,部署在质检工位的“质检鹰眼”,利用AI视觉识别钢板表面的划痕、气泡,自动生成缺陷报告,让漏检率骤降65%;给设备维护员配备的“设备听诊器”,能实时“聆听”设备传感器数据,预测潜在故障,故障停机因此减少了近四成;“成本日清助手”和“对账机器人”则成了财务部月末关账的“救星”。
“这才是AI时代劳动该有的样子——把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,去从事更有创造性、更能发挥人的独特价值的工作。”看着冷轧钢厂如今的变化,孙长山更加笃信自己的理念:企业拥抱AI,决不是简单地替代人,而是要重新定义劳动的价值,注重AI与人的高效协作。
帮助劳动者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到新坐标
“这颠覆了我对AI的认识。”“这才是‘拿来就能用’的实战课程。”这是许多职工参加完孙长山AI实战应用培训后的切身感受。从去年5月至今,孙长山到企业、高校、协会等开展了60多场大大小小的培训课,广受欢迎和好评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在每次培训课上,除了传授提示词撰写、智能图表生成、文档自动化等AI赋能办公提效的通用方法,孙长山更注重的是讲解基本架构和理念,引导大家思考AI如何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,与个人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,高效处理重复性、规律性的工作事项。“真正的赋能,不是局限在某一次培训,而是让每位劳动者都握有AI‘扳手’。”孙长山说。
今年5月,在中山的一场AI实战应用课堂上,孙长山仔细演示着如何根据特定需求,利用AI工具创建属于自己的AI微应用。受到启发后,中山一食品厂职工学以致用,紧贴自身岗位需要,用AI工具搭建出了一个“自动识图”的AI微应用。此前,这位职工每天需要人工插入几百张标注有商品信息的食品图片,并将每张图内的信息提取出,挨个手动填到对应的表格中,非常耗时费力。如今,有了这个AI微应用,可以实现一键批量传图、自动提取信息,大幅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。“之前可能要耗时一天的工作,如今在AI工具的助力下,可能1小时就解决了。”这位职工感慨道。
这是孙长山帮助劳动者利用AI进行办公提效的一个缩影。近两年来,在他的培训和带动下,已帮助了数百位职工实现智能化办公提效。在培训中收集职工需求,了解更多使用场景,并基于这些场景去研发AI解决方案,这就是孙长山的日常工作。
“我们的工作,就是帮助每一位劳动者,在这股智能化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新坐标,点亮属于他们的那盏灯。”孙长山说,看到越来越多劳动者在他的帮助下,从对AI一无所知,到能熟练使用AI为工作赋能,提升效率、创造更大价值,就更加坚定了他继续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心。
【我的劳动观】
在AI时代,劳动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,更是更新自我、拥抱社会、改变世界的一种路径。
——孙长山
来源:南方工报
全媒体记者:徐亚辉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